中外著名景点介绍.网址

景区介绍

圣米歇尔教堂(Basilique St. Mchel),位于旧市区南端加伦河畔,面对Canteloup广场。这座教堂建于14世纪,和圣安德列教堂(Cathedrale St. Andre)同是波尔多市区哥德式建筑的代表。在这座教堂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5世纪建造、1865年整修过的St. Michel塔,这座高374尺的塔是全法国最高的哥德式尖塔,登上塔顶可以尽览波尔多市的风光,天气晴朗时还可以远眺大西洋。位于教堂前的 Canteloup广场中央Cloche钟楼,是波尔多市的指针。

圣米歇尔教堂始终是卢卡公民生活和文化的中心,中世纪时期作为公共大厅发挥了宣传行政法规的作用。该教堂始建于十二世纪初期,到十四世纪才完工。十二世纪时,哥特式风格已在法兰西岛上开始了萌芽,而意大利人还在为罗马式建筑精雕细琢。圣米歇尔教堂秉持了比萨大教堂和圣马丁大教堂的一贯风格,只是力求更加精致。教堂的正面和外部几乎和前两座教堂如出一辙,都以连续拱圈和圆柱为装饰主题,都用绿红白三色大理石做饰面。但是塔楼的位置有所不同,移到了右耳殿。另一处不同的是教堂外部的雕像。正面尖顶上伫立的是圣米歇尔,教堂的保护神;正面右角的浮雕是马特奥奇维达里雕刻的"圣母和圣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值得一提还有阿坎杰·米歇尔罗高8.75米的雕像。教堂也保藏了卢卡人和外来人在不同时期的宝贵油画,壁画和雕塑作品。

历史沿革

汉堡的教堂很多,圣米歇尔教堂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高达132米的圣米歇尔教堂被汉堡人亲切地昵称为米歇尔(Michaelis),它是北德最漂亮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它雄伟的钟楼以及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汉堡的象征。

圣米歇尔大教堂的建造,从1017年投下第一块基石到1080年落成,持续了60多个春秋。教堂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祷间实际上也成了罗马式建筑工艺的杰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门的大门廊,从门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

教堂集罗马与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身,大殿为典型的罗马风格,其穹隆的开间多达7道,两侧的拱门式长廊之上的楼廊砌有罗马式的拱窗,以保证教堂的通风与采光。与大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层圆形祭坛,祭坛四周的回廊不带祈祷室。这种教堂的建筑风格在诺曼底一带很有代表性,曾经风靡一时。

就中世纪的水平而言,圣米歇尔山大教堂顶部开间的匀称布局与颇具立体感的垂直分隔、大殿与耳堂之间宽大的连拱,以及楼廊上饰有雕刻物的门窗,都展现着建筑师们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水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大教堂建成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朝圣者,把对大天使圣米歇尔的崇拜推向了巅峰;圣米歇尔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纱,在诺曼底无数教徒的眼中无异于东方的耶路撒冷。由于圣米歇尔山的无限感召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一直是这一广大地区行政管理与精神统治的支柱。

现存的圣米歇尔教堂是在该位置上修建的第三座教堂,首座圣米歇尔教堂建于1648—1673年间,负责修建者为克里斯托夫·科布斯和彼得·玛夸德。当时的教堂是三堂,即中堂和两个厢堂的砖结构建筑。1750年,该教堂被雷电击中烧毁。1752—1762年,人们在被毁的教堂之基座上修建新教堂,设计者是约翰·伦哈特·普莱,教堂钟楼的铜木装饰在1786年最后完成。不幸的是,1906年,教堂被大火烧得只剩下外墙。1907—1912年,人们按原来的样式重建教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米歇尔教堂以其作墓穴用的坚固的地下室为汉堡人免受盟军的轰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难所。该教堂顶部和圆拱型部分受损,1952年得到修缮。今天,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内部的装潢:白色、浅灰和金色之色调,别具一格的厢楼,柚木桌椅,1910年留下的高脚杯状的大理石质的布道讲坛,最古老的大理石洗礼盘。在教堂的拱形大厅里,参观者可看到教堂的历史展览。在教堂地下墓地里安葬有许多汉堡信徒,其中不乏名人。教堂大钟为德国最大:钟盘直径达8米,指针3—4米,5个大钟分别重量从1.1—4.9吨重不等,钟声悦耳洪亮。登上教堂82米高处的观景台,汉堡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建筑特点

相比较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圣米歇尔大教堂则完全是另外一种神圣,它平静、安详、朴实、浑厚。身处其中,一切浮躁会烟消云散。也许只有如此宁静才能使教士们潜心修行,只有如此亲和才足以吸引八方的信徒不顾被流沙吞噬、被海潮卷走的危险上山朝圣。

在教堂钟楼的顶端,大天使圣米歇尔手持利剑,展翅欲飞,庇佑着诺曼底的大地。在圣经故事中,他是守护天堂入口的大天使,英勇无比,曾经战胜过魔鬼撒旦。他能称量人类的灵魂,区分善恶;他引领人们进入天堂,使他们免受恶鬼的诱惑。

精品留言留言